单位简介
重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是1984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重庆市唯一的市级水产科研机构,全额拨款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2013年经市编办批准加挂了重庆市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行模式。重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重庆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目前主要有六大职能:一是开展水产科学研究,促进水产事业发展;二是开展水产养殖及病害防治研究;三是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四是开展渔业资源调查、研究和评估,承担长江中上游濒危水生动物物种科学研究、保护、开发利用;五是开展水产科研技术推广与交流合作工作;六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
我所现有在编人员31人,临聘人员22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4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博士3人,硕士10人。
我所现有长寿、南川2个科研基地,占地面积约800多亩,其中长寿基地是农业部批准的重庆市白甲鱼原种场,也是重庆市市级水产良种场,先后开发了大鳍鳠、大鳞鲃、泉水鱼、岩原鲤、光唇鱼等30多个鱼类品种研究,其中大鳍鱯人工繁殖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大鳍鳠人工繁殖基地,年产鱼苗可达20亿尾;
我所拥有鱼类标本室、图书室,标本室陈列鱼类标本80余种200多瓶,图书室藏书1.5万余册。
我所有实验室与检测室870平米,拥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微波消解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倒置显微操作系统、全自动切片机、浮游生物计数系统、水生生物呼吸系统、氨基酸分析仪、直接测汞仪、声学鱼探仪、质构仪、各种精密显微镜等国内外精密仪器约200台/套,总价值近1000万。于2014年首次通过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和重庆市农业委员会的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2017年又通过了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和重庆市农业委员会的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的换证评审,具有农产品(包括水产品)与水环境中各种理化项目、农药、兽药残留项目、重金属含量等质量安全方面的检测能力和研究能力,可进行水质、重金属、兽药、农药检验检测和氨基酸、蛋白质、粗脂肪等营养指标检测。近年来,每年约分析测试水样品、底泥等环境样品和水产品等农产品样品400-600个,样品测试项目4000一5000个。
我所承担的长江鲟内塘驯化养殖和人工繁殖试验、水库消落区可干型网拦库湾培育大规格鱼种的研究、池塘养鱼高产技术及科学总结、长寿湖水库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南方大口鲶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大鳍鳠规模化繁养殖关键技术及中试研究等二十多个项目先后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获得养鱼网栏、塑料鱼筛、鱼粪便过滤器、鱼运输用分隔器、井式可循环热交换装置等新型实用专利10项,发明专利2项。在淡水渔业、水生态学、水产科学、科学养鱼、水产养殖及重庆水产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得良好的科研效果和社会效益。
我所是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成员单位,目前承担农业部财政专项、农业部长江办专项、市渔政处保护区监测、重庆航发司三峡库区生态监测、农业部长江上游渔业环境监测站开放课题,以及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等渔业资源环境调查工作。
求真务实,创新突破。我所将加大创新力度,发挥科研技术优势,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探索新型商业模式,抓好科研经营,提高盈利水平,实现超额绩效收入增加的目标,力争成为重庆市渔业产业示范单位。